陪着你们努力飞(陪着你们努力飞)

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 2024-08-19 11:00:29

陪着你们努力飞?(接上期)高中三年,靠努力堆砌出来的优异成绩,她拿到了奖学金,加上贫困金,总算不用忧愁学费了假期在城里的餐馆打工,时间总是掰成几瓣用,学习紧张,天资有限,她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陪着你们努力飞?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陪着你们努力飞(陪着你们努力飞)1

陪着你们努力飞

(接上期)

高中三年,靠努力堆砌出来的优异成绩,她拿到了奖学金,加上贫困金,总算不用忧愁学费了。假期在城里的餐馆打工,时间总是掰成几瓣用,学习紧张,天资有限,她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

时间紧凑,但她不得不为以后做打算,考上大学,学费又是一大笔开销,她一定要离开这里。她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一刻,她怕自己像嫁为人妇的小琴,浑浑噩噩怀孕生子,像大山里其他女人的一生,一眼就望到尽头,满目疮痍还不自知。小琴来到学校帮她父母劝她:“小玲,回家吧,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

无意中,小琴露出手臂上被烟头烫伤的疤痕,遭到她的质问还自然而然地说:“谁家不是这个样子的?”

女儿是家中客,彩礼一清,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了,往后是好是坏,任自浮沉。冷遇、生子、家暴、不上桌吃饭是平常的事,在娘家是客,在婆家是外人,只有熬,媳妇熬成婆,有了儿子才算有了家,没人觉得不对,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看到昔日满脸青春笑容的小琴变成这样,她震惊又痛心。她想,要是没有出来读书,我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光阴荏苒,大学毕业时,她凭着优异的成绩,找到了一份薪酬优渥的工作,足以养活自己。也算苦尽甘来,这条破破烂烂孤孤单单的独木桥,总算让她走出了光明大道。

工作三年,她在工作闲暇之余,总是喜欢参加志愿活动,总想为社会做点什么。现在她已经能独立负责组织当地志愿活动,有福利院义工,有募捐,有义演,有公益宣传……她去过许多地方,喜欢这样的生活,忙中有闲,从容不迫。才三年,她就升到公司副经理。

这些年她都不曾有闺中密友,不仅是为生计奔波的忙碌,还因为她怕看到那些女孩子的笑脸,总让她想起小琴。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与人保持着疏离的距离,不远不近,不咸不淡。

直到爱人的出现。他的细心温柔,让她有了多年缝隙的心慢慢愈合。他不在乎她从哪里来,知道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总是小心翼翼照顾她脆弱的自尊,以不伤害自尊的方式关心她。她为他的耐心、有教养心动,他们顺理成章在一起了。

她觉得很幸福,很不真实的幸福。在这里,她受人尊重,身边的人都很敬佩她,都愿意听她说话,曾经得不到的自由平等尊严,如今唾手可得。一切都很好,她以为也许人生就这么过了。

平生为之努力,所求的也不过如此。

可一个电话让她在这不真实的幸福里清醒了。这些年还与她联系的只有老村主任,她曾经隐约跟老村主任打听过小琴的生活,却不敢多问多听。

老村主任跟她说:“小琴,走了……”

“什么?您说什么?”

“唉,别难过,谁也想不到,那么年轻就去了。”

“为什么……”

“她男人喝多了酒,失手……”老村主任不忍再说。她也好似聋了一般,再也没有听清他后面的话。

挂了电话,她失声痛哭,好多年前的无力感再次出现。

她回想起小琴来学校找她的样子,想起小琴手臂上的伤疤,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以为让自己听不见看不到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她让自己远离那里,远离小琴,她不肯听不肯看,好似这样就不知道那些悲剧会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一个又一个女孩子会最终像小琴一样。

终于她回家了,七年了,她变了,变得父老乡亲都不认识了。可他们没有变,他们还是原来的样子,有可能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样子。

村口,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正围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老师,老师,别走好不好?”

“老师你不教我们了吗?”

“老师你要去哪儿?”

“老师你还回来吗?”

这一幕让她看得红了眼眶,想起了多年前支教老师的告别,想起当时跟他们一样大的她,懵懵懂懂不谙世事,只是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她一腔孤勇走到了现在。

她读书越多,走得越远,越明白那些落后愚昧要靠什么来改变,怎样来改变。午夜梦回,她的心中还有抛弃她们的愧疚。她一直默默关注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

如今做下这个决定反而使她心中一轻,升起无限勇气。

老村主任说:“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不愿长久留下,村民都排斥外人,在这里生活清贫,沟通困难,不是没有到来的热血青年,但没人待的长久,最多三个月就走。没有人上课,孩子们就只好停课,等到新的支教老师,课程断断续续,到现在没人上到五年级的课。”

竟比她当初还难,她哽咽道:“为什么从不曾跟我说这些?”

老村主任微笑着说:“好不容易飞出去了,就别想着回来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她看着老村主任。过去多年,他头发花白,也戴起了老花镜,本早该退休,可没人接任,又在这岗位坚守了十年。他老了,可从不曾要求她这个飞出去的鸟儿回来反哺。

这个老人选择独自担起一切。

现在这是她的选择,她选择回来,她不能救回小琴,那就挽救其他姑娘,为其他像她一样的鸟儿筑个暖巢。

不做家中客,但做师中宝。

为她们铺一条路,一条飞出去的路。

女中的建设任重道远,但她早就心中有数。找政府支持、选址、建筑、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

她跟爱人和平分手,两人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当初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如今分路而行,也算好聚好散。爱人可以理解她在闲暇之余做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这些有爱心的事,他也愿意陪着她去做。可如今她要将一切都投入进去,他不明白,也没有这样大无畏的精神,他的父母本就对她的家庭出身有意见,更不可能让唯一的儿子在乡村待一辈子。

这没什么,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是她人生中最美的回忆,一生最心动处是温柔。她知道没有她,他也会过得很好。

这是她的选择,她不后悔。这里的事总要有人去做,她从没有放下小琴,也没有放下这里的女孩子。她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她希望她们也能有。

时隔两年,筚路蓝缕,明蕙女中成立了。

这两年里,为了筹集经费,她常往政府、妇协、志愿组织跑,组织募捐活动,感谢她那些年参加组织的志愿公益,才让她没有被人当作骗子,甚至还有人愿意加入她。

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办学条件比之前好太多了。靠着政府和各路人士的帮助,学校盖好了,无奈生源是个问题。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女孩子上学,只有靠家访劝说。家访工作难做,她比谁都清楚。多年前,她就尝到闲言恶语相待,不过,她不怕了,比起这些,她更怕重蹈覆辙。

十几个支教老师肩负晨光斗志满满前去,披着满身月色失落而归。

学校盖好一个月,学生不过二三十,她真成了光杆女校长。

老村主任终于退休了。接替的人刘晓,是个女大学生,已有在基层工作的四年经验,本可以往上高升,却申请来这偏僻的大山里。

刘晓一来就召开了全村大会。听说每家每户去了就能拿十块钱,以往空无一人的村委会场子,人满为患。

会议解散后,不愿让孩子来上学的家长,却一反常态把孩子们送来了,有的不情不愿,有的骂骂咧咧,但还是黑着脸把孩子留了下来。

几个老师面面相觑,又看向她,她笑容满面地说:“看我干什么呀,快领孩子去登记。”

村里有十七个坝子,每个坝子有几百人,如今陆续都把孩子送来,几个老师忙得焦头烂额却又眉开眼笑。她指挥家长领着孩子排队,忙得团团转,但看着这些孩子却忍不住心花怒放。

人越来越多,她站在门口迎接,却看到远处走来一个人,步伐不徐不慢,笑容亲切,素颜马尾。

她跑上前去:“你是哪个坝子的,一个人来的吗?”

水灵姑娘开了口:“你好,请问你是?”

这纯正标准的普通话,一听就不是属于这里的人。

她马上微笑着伸出手说:“你好,刘晓,我是明蕙女中的校长,我叫林玲。”

刘晓笑眯眯地回握:“你好,林姐,我早就听说过你。”

“是吗?”

“是呀,林姐放弃高薪工作,放弃体贴的男友,回到这个地方办女中,在大学圈子里都传疯了,多了不起啊,我可是慕名而来。”

她愣了愣,接着又笑着摇了摇头说:“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初她铁了心飞走,现在又铁了心留下来,都是自己的选择。

刘晓听了又肃然起敬道:“我要向林姐学习!”

她笑道:“你这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就别拿我打趣了,你怎么会想到要来这里?”

刘晓认真道:“我是真的慕名而来。我从大学里就立志要下基层了,不是为镀金,就想为那些报道中的读不了书、被当成生育工具的女孩子们做些事儿,不再让女孩子连选择的权利都不曾拥有。当初听到了你的消息,我就知道我这几年的基层锻炼,终于有了能用到我的地方了,我一定要来这里。”

听了刘晓的话,她点了点头,感叹道:“你才是真的了不起。那今后也请多多关照我们明蕙女中。”

刘晓眨眨眼:“明蕙女中,名字不错。”

她再次笑道:“是呀,希望从这里飞出去的女孩子,都知明世事,蕙质兰心,敏而好学。”

又看了看刘晓:“还要像你一样,心中有乾坤,胸中有沟壑。”

刘晓笑着说:“不敢当,不敢当,今后也请林姐多多指教。”

明天是明蕙女中的开学典礼,窗外繁星点点。

深夜伏案,她在记事本上写道:我将尽我所能,让这条路上不再有寂寞霜雪,而是铺满阳光缠满藤蔓,坚若磐石。我在此承诺,我愿用尽我的一生,燃尽烛蜡,守着这条路。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学校的门就永远为你们开,学校的灯永远为你们亮。把这里当家,你们就是老师手里的宝贝。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们,努力飞吧,想要的都会有的,一切都在变好,一切都会变好,越来越好。

天光破晓,刺破一切黑暗。

清晨的薄光照在她乌黑的头发上,天,亮了。

当初的一切还历历在目,转眼就已经二十载。一只只鸟儿飞出去了,越飞越高,时不时飞回来看看。

这里顽固不化的风俗渐渐改变了;林老师的满头黑发都被时光染上了白色;学校也越变越好;而刘晓看着这里越来越好,五年前就自请调离,去更偏远的地方,实现她更多的理想。

光阴流转,白云苍狗,世事易变,始终唯一不变是她当初开学典礼上承诺。

林老师在学校待了一辈子,终身未婚,桃李无数。

直到她寿终正寝,她是带笑走的。“小琴,我来见你了。”

当年的事一直是她的心结,如今她终于无愧于心。

(全文完)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