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的话语(你所理解的多难兴邦)

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 2024-07-07 20:36:25

书中提到一个“多难兴邦”的词语,这里的“兴”不是指经济发达之意,而是有另外的一层意思—“诱发”、“推动”、“促成”。“邦”这里当然就是指国家了。中原农耕一直面临两大生存威胁,昨天已经说了其中一个,就是北方游牧入侵。而另外一个威胁,我小时候都还能听见的,叫“黄河泛滥”,面对这两大生存威胁该怎么办呢?

没错,抱团求生。

多难兴邦的话语(你所理解的多难兴邦)1

农耕文化时期下人民的生存方式之一“抱团取暖”

随着,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不断深化,造成中原人民强大的精神压力。在这样环境之下,中原人民逐渐感知建立超越村落的大型政治体的必要性,即国家意识。同时,也意识到多种文明以相互包容的心态创造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也是“良方”,慢慢的一个超大型组织就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产生了。

然而,由于地形以及气候的差异变化,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注定是不一样的,中学时期我们学过零度等温线的地理划分,也是一种理解方式。为保证这个庞大组织机构的统一性,除相互理解与包容之外,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实力来保证一致的政治影响力与整合力,否则总有一些小小农拖集体的后腿。

虽然,小农各部因共同愿景而走到了一起,但是一个国家的形成也不会这样容易冒出来,在面临绝望的生存需要时,他们努力死磕,并尝试创新一些制度,通过共同实践,积累了智慧,国家也就逐步诞生,那么文章开始说的“多难兴邦”也就能够充分诠释了。

黄河泛滥一直影响着中原地区,局部的洪灾在那个物产不高的农耕时期,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社会骚乱和政治波动,为了抵御这一无法避免的生存风险,这就需要形成了一个强大且动员能力极强的领导者,深入到黄河沿岸各个村落,建立联盟机构,组织专家能手规划防洪措施。久而久之,一个超大的地域组织就缓慢形成了。

多难兴邦的话语(你所理解的多难兴邦)2

黄河泛滥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伤痛,直到现代才根本解决

我们可能都知道中国的基建能力在全球来说都是比较牛的,特别是水利工程。我有时在想是不是由于我国长期治理黄河的缘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形成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强大能力。最形象的案例就是,前一段时间四川成都被水淹,而距今2000来年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不得不说我们从古到今在基建方面的能力和智慧啊!

说到这里,延伸想到一点,那就是我大中华的很多世界文化遗产是真正的造福一方,收益无限的。都江堰就是经典案例。相比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以及一些神庙、陵墓之类的东东,这类更多是私人物产,与平民百姓几乎无关,单从社会经济效益来说他们的贡献几乎为零,想想一个小小的都江堰就能造就四川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更不要说大禹治水、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