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风俗民情(榆林市定边县回族风俗)

生活 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7-02 23:28:55

榆林风俗民情?回民风俗依从伊斯兰教,与教规溶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宗教含义而变为一种民族的生活习惯 一 婚姻嫁娶 回民婚姻,伊斯兰教律规定:①男女双方同意②双方父母同意③证婚人到场④有一定聘金婚仪要由阿訇念“一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旧时多早婚,有十四五岁就嫁的实行新婚姻法后废除了早婚,实行结婚登记男女恋爱订婚后,男家要给女家“道喜”,送“封子”(即茶、糖、核桃、枣子等)和聘礼、衣物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表示祝贺男家由1名懂得婚事礼节的妇女到女家迎亲,女家则请亲友送亲(新娘)到男家结婚时除办完婚姻登记外,仍按回族婚姻仪式举行念“尼卡哈”婚礼,念完“尼卡哈”,撒核桃、枣子等示以喜庆,众人抢拾,表示沾喜当晚亲友邻舍青少年也要闹新房,称为“耍房”次日早上,新媳妇认婆家及亲友大小,逐一递茶、问候,表示和睦共处 二 丧葬习俗 回民称死人为“无常”、“亡人”或“殁了”;切忌说“死”称死者为“埋体”,称送葬为“送埋体”主张速葬,“埋体”一般不放过夜,以免腐败,即“得土为安”回民亦行土葬,不信风水地脉,只要平稳卫生、干燥之地均可做墓地人咽气后,守护者即暝其目、合其口、顺其手足,置遗体于木床或地上,头北脚南亲友吊唁,禁送花圈、帐联遗体葬前用清洁之水按序冲洗全身(俗称“着水”),男由男洗,女由女洗洗净揩干穿“克番”(尸衣)“克番”用布均为白棉布,无论多么富裕高贵之家,都不许用绫罗绸缎做“克番”成年人“克番”布一般用36市尺遗体着好“克番”后,抬到外面干净地方,头北脚南停放,由参加送葬的阿訇与亲友举行葬礼,站“哲那则”即给亡人开追悼会之后,抬向墓地安葬送葬时,由丧事主家对所参加送葬的人施散“乜贴”,施散多少则根据其家经济条件而定亡人生前所穿衣物也分散给比较穷困的亲友亡人葬后逢七日(即头七、二七……直到五七)、40日、和每周月、百日、周年,家中都请阿訇念经过“乜贴”,“搭救”亡人,表示纪念 三 节日活动 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有: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简称伊历)10月1日,阿拉伯语称“尔德”、“费图尔”是教徒们伊历9月封斋1月斋戒期满庆祝斋功胜利完成的日子上午,沐浴净身,穿起洁美衣服上寺举行会礼仪式,听阿訇讲经布道之后,亲朋邻里互相访问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之类传统食品,相互馈赠,并备佳肴,宴请宾客,祝贺节日快乐 古尔邦节:伊历12月10日,也称“宰牲节”这天,凡经济条件好的穆斯林,都宰牲祭献安拉所宰牛羊肉大部分舍散给穷人、阿訇及亲邻所宰牲的皮散给清真寺除宰牲献牲外,和开斋节一样举行会礼及庆祝活动 圣忌节:伊历3月12日,也称“圣忌”相传穆罕默德生卒同为伊历3月12日这天,穆斯林都上寺过“尔麦里”(乜贴)、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宰牛羊、备佳肴,隆重纪念 前3个节日是伊斯兰教的大节日,除此,还有其它节日和纪念日: 阿舒拉节:伊历1月10日相传该日是阿丹(亚当)、奴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这天,清真寺过“乜贴”、诵经,并用米、面、豆等杂粮做“阿舒拉饭”,分给穆斯林,以示纪念 登宵节:伊历7月27日相传是纪念穆罕默德遨游七重天的日子这天夜晚,穆斯林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 拜拉提夜:伊历8月15日,也称“换文卷”夜相传此夜安拉决定人们的生死祸福,穆斯林举行念经、礼拜等纪念活动,白天封斋 盖德尔夜:斋月后27日夜,又称“大赦之夜”伊斯兰教认为该夜是安拉颁降《古兰经》之夜此夜除礼拜、祈祷外,穆斯林彻夜不眠,称为“坐夜”或“守夜” 法图麦节:伊历9月14日,亦称“姑太节”法图麦是穆罕默德之女、阿里之妻,曾随穆圣进占麦加,参加辞朝,逝世于伊历9月穆斯林过此节以示纪念 另外,于国庆、元旦、儿童节、青年节、春节、元宵等节日,回胞亦同汉民联欢庆贺 四 生活习惯 回民有许多传统风俗习惯 (一)饮食 有别于汉族的是在肉食方面有严格讲究:只食牛、羊、驼、鸡、鸭、鹅肉,而且必须是由阿訇及有经学知识的人宰的才吃未念安拉之名宰的或别的民族宰的及自死之物,不吃严禁食猪、狗、骡、马、驴及其它凶猛禽兽之肉,禁食一切动物之血禁食之物不许买卖其肉 (二)服饰 旧时,男人多戴白帽(也有戴黑帽的),式样因教派有所不同宗教人士和虔诚信教者,上寺礼拜及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穿长袍、长衫妇女戴盖头,一般老年人多戴白色或黑色的,青年戴绿色的,上面盖在头上,下面披在两肩和脊背上,额下有扣,遮住两耳头发,只漏出面孔后来,多以白帽(女式)代替了盖头新时,回民服饰,除少数标志保留外,已与汉民大同小异 (三)礼节 回民具有重礼节及好客的传统,家中来客时,一般由长辈出门迎接,来客如果是有宗教学识的穆斯林,则要先道“色俩目”问候平时穆斯林相遇,也要互道“色俩目”客人入座后,先献上盖碗茶(用盖碗沏茶不走味儿,又便于拨滤茶叶)茶中除茶叶外,还放适量红糖、红枣、枸杞、果干、桃仁、桂圆肉等,开水冲泡,茶更浓酽、甘甜,香气四溢在传统节日及探亲访友时,多用茶、糖为礼品惠赠亲友 (四)沐浴 回族讲究卫生,保留沐浴的良好习惯,特别是礼拜之前必须沐浴沐浴分“小净”和“大净”小净:每次礼拜前都要作,次序为净下、洗手、漱口、呛鼻、洗脸、洗臂、摩头至双耳,最后洗脚大净:先按顺序作完小净,然后用吊罐盛水,挂在头顶之上,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冲洗周身按教规要求,成年穆斯林一般每7天应大净一次,保持身体洁净除此,回族尚有饭前、便后及食动物前洗手的良好习惯而洗手、脸惯用汤瓶“活水”冲洗,不用盆水,认为盆水是“死水”,没有“活水”洗得干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榆林风俗民情?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榆林风俗民情(榆林市定边县回族风俗)1

榆林风俗民情

回民风俗依从伊斯兰教,与教规溶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宗教含义而变为一种民族的生活习惯。 一 婚姻嫁娶 回民婚姻,伊斯兰教律规定:①男女双方同意。②双方父母同意。③证婚人到场。④有一定聘金。婚仪要由阿訇念“一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旧时多早婚,有十四五岁就嫁的。实行新婚姻法后废除了早婚,实行结婚登记。男女恋爱订婚后,男家要给女家“道喜”,送“封子”(即茶、糖、核桃、枣子等)和聘礼、衣物。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表示祝贺。男家由1名懂得婚事礼节的妇女到女家迎亲,女家则请亲友送亲(新娘)到男家。结婚时除办完婚姻登记外,仍按回族婚姻仪式举行念“尼卡哈”婚礼,念完“尼卡哈”,撒核桃、枣子等示以喜庆,众人抢拾,表示沾喜。当晚亲友邻舍青少年也要闹新房,称为“耍房”。次日早上,新媳妇认婆家及亲友大小,逐一递茶、问候,表示和睦共处。 二 丧葬习俗 回民称死人为“无常”、“亡人”或“殁了”;切忌说“死”。称死者为“埋体”,称送葬为“送埋体”。主张速葬,“埋体”一般不放过夜,以免腐败,即“得土为安”。回民亦行土葬,不信风水地脉,只要平稳卫生、干燥之地均可做墓地。人咽气后,守护者即暝其目、合其口、顺其手足,置遗体于木床或地上,头北脚南。亲友吊唁,禁送花圈、帐联。遗体葬前用清洁之水按序冲洗全身(俗称“着水”),男由男洗,女由女洗。洗净揩干穿“克番”(尸衣)。“克番”用布均为白棉布,无论多么富裕高贵之家,都不许用绫罗绸缎做“克番”。成年人“克番”布一般用36市尺。遗体着好“克番”后,抬到外面干净地方,头北脚南停放,由参加送葬的阿訇与亲友举行葬礼,站“哲那则”即给亡人开追悼会。之后,抬向墓地安葬。送葬时,由丧事主家对所参加送葬的人施散“乜贴”,施散多少则根据其家经济条件而定。亡人生前所穿衣物也分散给比较穷困的亲友。亡人葬后逢七日(即头七、二七……直到五七)、40日、和每周月、百日、周年,家中都请阿訇念经过“乜贴”,“搭救”亡人,表示纪念。 三 节日活动 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有: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简称伊历)10月1日,阿拉伯语称“尔德”、“费图尔”。是教徒们伊历9月封斋1月斋戒期满庆祝斋功胜利完成的日子。上午,沐浴净身,穿起洁美衣服上寺举行会礼仪式,听阿訇讲经布道之后,亲朋邻里互相访问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之类传统食品,相互馈赠,并备佳肴,宴请宾客,祝贺节日快乐。 古尔邦节:伊历12月10日,也称“宰牲节”。这天,凡经济条件好的穆斯林,都宰牲祭献安拉。所宰牛羊肉大部分舍散给穷人、阿訇及亲邻。所宰牲的皮散给清真寺。除宰牲献牲外,和开斋节一样举行会礼及庆祝活动。 圣忌节:伊历3月12日,也称“圣忌”。相传穆罕默德生卒同为伊历3月12日。这天,穆斯林都上寺过“尔麦里”(乜贴)、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宰牛羊、备佳肴,隆重纪念。 前3个节日是伊斯兰教的大节日,除此,还有其它节日和纪念日: 阿舒拉节:伊历1月10日。相传该日是阿丹(亚当)、奴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这天,清真寺过“乜贴”、诵经,并用米、面、豆等杂粮做“阿舒拉饭”,分给穆斯林,以示纪念。 登宵节:伊历7月27日。相传是纪念穆罕默德遨游七重天的日子。这天夜晚,穆斯林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 拜拉提夜:伊历8月15日,也称“换文卷”夜。相传此夜安拉决定人们的生死祸福,穆斯林举行念经、礼拜等纪念活动,白天封斋。 盖德尔夜:斋月后27日夜,又称“大赦之夜”。伊斯兰教认为该夜是安拉颁降《古兰经》之夜。此夜除礼拜、祈祷外,穆斯林彻夜不眠,称为“坐夜”或“守夜”。 法图麦节:伊历9月14日,亦称“姑太节”。法图麦是穆罕默德之女、阿里之妻,曾随穆圣进占麦加,参加辞朝,逝世于伊历9月。穆斯林过此节以示纪念。 另外,于国庆、元旦、儿童节、青年节、春节、元宵等节日,回胞亦同汉民联欢庆贺。 四 生活习惯 回民有许多传统风俗习惯。 (一)饮食 有别于汉族的是在肉食方面有严格讲究:只食牛、羊、驼、鸡、鸭、鹅肉,而且必须是由阿訇及有经学知识的人宰的才吃。未念安拉之名宰的或别的民族宰的及自死之物,不吃。严禁食猪、狗、骡、马、驴及其它凶猛禽兽之肉,禁食一切动物之血。禁食之物不许买卖其肉。 (二)服饰 旧时,男人多戴白帽(也有戴黑帽的),式样因教派有所不同。宗教人士和虔诚信教者,上寺礼拜及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穿长袍、长衫。妇女戴盖头,一般老年人多戴白色或黑色的,青年戴绿色的,上面盖在头上,下面披在两肩和脊背上,额下有扣,遮住两耳头发,只漏出面孔。后来,多以白帽(女式)代替了盖头。新时,回民服饰,除少数标志保留外,已与汉民大同小异。 (三)礼节 回民具有重礼节及好客的传统,家中来客时,一般由长辈出门迎接,来客如果是有宗教学识的穆斯林,则要先道“色俩目”问候。平时穆斯林相遇,也要互道“色俩目”。客人入座后,先献上盖碗茶(用盖碗沏茶不走味儿,又便于拨滤茶叶)。茶中除茶叶外,还放适量红糖、红枣、枸杞、果干、桃仁、桂圆肉等,开水冲泡,茶更浓酽、甘甜,香气四溢。在传统节日及探亲访友时,多用茶、糖为礼品惠赠亲友。 (四)沐浴 回族讲究卫生,保留沐浴的良好习惯,特别是礼拜之前必须沐浴。沐浴分“小净”和“大净”。小净:每次礼拜前都要作,次序为净下、洗手、漱口、呛鼻、洗脸、洗臂、摩头至双耳,最后洗脚。大净:先按顺序作完小净,然后用吊罐盛水,挂在头顶之上,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冲洗周身。按教规要求,成年穆斯林一般每7天应大净一次,保持身体洁净。除此,回族尚有饭前、便后及食动物前洗手的良好习惯。而洗手、脸惯用汤瓶“活水”冲洗,不用盆水,认为盆水是“死水”,没有“活水”洗得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