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的作者(欲知后日因当前作者是)

生活 其他 更新时间: 2024-07-08 18:30:43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的作者?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田之章题目的这句话,出自《聊斋志异》中一个故事的评语意思是说,当下做的所有事,就是日后得到结果的原因用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的作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的作者(欲知后日因当前作者是)1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的作者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田之章

题目的这句话,出自《聊斋志异》中一个故事的评语。意思是说,当下做的所有事,就是日后得到结果的原因。用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果报之说,意在劝人弃恶从善、多做好事。这里面有迷信的东西,但也不少有益的成分,符合唯物辩证法。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原因与结果,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始终相伴相随,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明末清初的张岱,出身于簪缨望族,少年纨绔,在繁华绮丽中度过。他声言自己“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举凡奢华靡丽之事,他无一不好。50岁时,他遭逢国破家亡,由富贵繁华转入贫困潦倒,晚年所存者,唯“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世事的变迁,使他领悟到人生“笑啼之半面”,有笑就有哭,有果必有因。

他在饥饿之余,想自己生平,思昔日富贵,过去追繁华、今日罹果报的情形一一浮现:以竹笠报头颅,以竹鞋报脚跟,恨过去之簪履;以破袄报裘服,以麻布报细葛,恨过去之轻暖;以豆叶报肉糜,以粗米报细粮,恨过去之甘脂;以草席报床榻,以石块报枕头,恨过去之温柔;以烟火报眼目,以粪秽报鼻息,恨过去之香艳;以步行报足履,以背囊报肩膀,恨过去之舆从,“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这些因果,历历不爽,都是张岱亲身所经历。纪昀则以寓言的形式告诫人们:宁知时势移,人事反复手。酒酣谈旧事,因果信非偶。

一乡人昏昧中入地府,偶遇一故友,便请他带自己看看地狱,以广见闻。途遇一鬼,状貌如人,而鼻下无口,问友:“此何故?”答曰:“这人活着的时候,巧于应对,谀词颂语,媚世悦人,故受此报,使不能语。”又见一鬼屁股向上,头贴地下,面在腹部,双手撑拄而行。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曰:“此人活着时,妄自尊大,故受此报,使不能仰面傲人。”又见一鬼,自胸至腹,裂缝数寸,五脏六腑,清清楚楚。问:“此何故?”答:“此人生时,城府很深,人不能测,故受是报,使中无隐匿。”又见一鬼,指大如椎,脚大如斗,身重千斤,努力半晌,挪动一步。问:“此何故?”答:“此人生时,务居人先,便宜占尽,故受此报,使不能捷足登先。”又见一鬼,两耳拖地,如垂双翼,无五官面目。问:“此何故?”答:“此人生时,猜忌多疑,爱听蜚语,故受此报,使不能听。”

写完故事,纪氏特意告诉人们:“此当是寓言,未必真有。然庄生、列子,半属寓言,义足劝惩,固不必刻舟求剑尔。”要人们但明理之对错,勿泥事之有无。

人们把做好事叫积德,做不善事曰欠债,偿付所欠为还债。明代人曾异撰,写信问病友人时说:“我辈少年时耗费精气,无异破家荡子。中年得病,此债主持账簿登门时也。但能忍节嗜欲,稍偿一二,彼亦有时而去。”蒲松龄则把索债比喻为“拆楼”,常见一些人家“楼工未成,拆楼人已至”,富贵家楼第连亘,再过已成废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正如一句网语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种下什么样的因,必结什么样的果。“作恶空烧万炷香。”说谎话、做恶事,却设佛堂、供佛像,拜神仙、求好事,这种种桃得李、种刺得花的好事,世界上决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