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

生活 其他 更新时间: 2024-07-20 05:04:53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手挥五弦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1

三国游戏中的荀勖形象

西晋开国元老荀勖,在历史上被定性为奸臣。其实荀勖出身名门,是个博学多才,能力不俗的人物,本应该是以能臣的角色记载于史书,并留下多才多艺的佳话。只可惜荀勖为了维持自己的权位,在晋武帝司马炎立嗣过程中作了一些动作,构成了晋惠帝朝帝昏后虐的局面。而这一局面正是引发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五胡乱华的肇端,荀勖被当成导致西晋覆亡的主要责任人,留下奸臣的名声,连在游戏中的形象也不像个好人。不算冤枉,却很可惜。

荀勖具有高超的文艺才华,不知是天赋异禀还是后天锻炼的结果,荀勖的感知能力非常灵敏,特别是耳朵和舌头异于常人,能够察觉极为细微的差别,辩五音、识五味,是个大大的妙人。

荀勖曾陪晋武帝吃饭,用过一样竹笋作的菜后,煞有介事地对在座的人说,这样菜是用劳损过度的木料当柴火作出来的。大家当然都不相信,派人去问厨子,果然烧火用的是旧车轮,于是众人叹服。燃料不一样确实影响食物的味道,但同样烧柴火,木料是不是疲劳也能尝得出来,这就有点匪夷所思,大概类似于现在听音乐能分辨接的电源来自水电还是火电,让人难以置信。说不定是荀勖事先安排好的,串通厨子做戏炒作自己的本事。故事虽然存疑,但荀勖舌头神妙,精于品味应该是不会差了。放在今天,肯定可以成为美食第一人或首席品酒师。

荀勖精于音律,担任光禄大夫时掌管乐事,研制笛律12支,修订的音律流行于世。荀勖对音调的辨认极为精准,曾于路上听到赵地商人的牛铃声,就记住了音律。后来掌管音乐,校正音调没有参照,便下令让郡国都送牛铃来,果然在赵地的牛铃中得到了准音。这样的本事,放到现在,绝对也是数二的调音师。为什么说数二而不是数一?那是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还有个阮咸在荀勖之上。由荀勖调整的音律,已经很精准了,但每次公会演奏,大家都赞赏,唯有阮咸不以为然,让荀勖很是不服。后来有位农夫在耕作时偶然得到了周朝时的天下正尺,荀勖拿来校对自己修正过的乐器,发现果然都差了极小的一点,这才佩服阮咸的本事。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2

荀勖任秘书监时,还和中书令张华一起根据刘向的《别录》整理藏书。后来对宫内10万余卷图书完成了复校、抄写、包裹,编成了藏书目录《中经新簿》。这部目录突破了此前的“六分”“七略”等分类格局,初步形成了后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雏形,推动了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可惜的是此书已经失传。

荀勖的绘画技能也相当高,曾经凭借此项技能报复堂舅钟会,废了钟会一座宅子。荀勖有把价值百万的宝剑,放在母亲那里。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信给荀母,把剑骗走不还。荀勖索还不得,便想办法报复。后来钟会兄弟花钱千万盖了座新宅,荀勖趁他们还没入住,到宅子的门厅画了钟父钟繇的像,衣冠状貌宛如平生。钟会兄弟入门便悲伤哀痛,无法常居于此,宅子也就空废了。以千万抵百万,荀勖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此事正史不载,出于《世说新语》,未必真有其事,但荀勖善画却是事实。唐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将荀勖评为中品下,不过作品《大烈女图》《小烈女图》没有流传下来。

此外,荀勖还善书法,《历代名画记》说荀勖“书比钟会”,那也是名家了。

对于传统的士大夫来说,美食、音乐、绘画这些巧艺都是末技,读书做官、修齐治平才是正道。荀勖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算得上优秀。

荀勖在任安阳县令期间,就已经崭露头角,因治理有方,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后来荀勖长期执掌机要,提出的政务建议都很正确,多被采纳。

比如在宗室王公是否就国的问题上,荀勖认为按照王公现有的封地和职事,遣送之国的话会牵涉到郡县分割、军队设置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管理出现混乱,引起人心不稳。在议论裁减郡县半数官吏从事农业一事时,荀勖提出省官省事虽然是对的,但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一刀切的作法很不合适,会造成政务上的很多困扰。荀勖这些建议,体现的都是宽政的主张,尽量避免折腾和骚扰,在当时经历频繁战乱,国家初定的情况下,是符合国情、民情的。

荀勖长于识人,眼光也比较准。当初钟会伐蜀成功后,有传闻说钟会要谋反。司马昭平素待钟会甚厚,一开始并不相信。荀勖认为钟会这个人不大靠得住,不能不作防备,司马昭这才迅速行动,立即出镇长安。而在伐蜀前,荀勖就建议用卫瓘为监军,后来正是卫瓘处变不惊,将钟会叛乱扼杀于萌芽之中。

从个人品行来看,荀勖也颇有称道之处,并非十足十的奸恶之人。

一是厚道重义。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夺权后诛杀政敌曹爽,曹爽的门生故吏没人敢去吊丧,荀勖曾在曹爽府中任职,干冒风险第一个去吊丧,重义而不畏死,很是难得。

二是不假公济私。荀勖担任中书监执掌机要时,行事极为小心谨慎,参与的政事即便是已经公布,也不随意外传。家人建议把在参政过程中帮了别人的事情说出来,荀勖拒绝干这种市恩的事,坚持守住机密。在维持自身地位的前提下,毕竟还是做到了不树私党而背公。

三是有一定的担当。担任尚书令时,荀勖不怕得罪人,对令史以下的官吏进行考核,不称职的坚决黜退。司马炎曾经引用曹操称赞荀彧和荀攸的话,“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夸奖荀勖综合了这两位颍川荀氏家族前辈的优点。这虽然是过度褒奖,荀勖在“进善”上恐怕一般,但在“去恶”这件事上,做得还是可以的。

遗憾的是,荀勖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过于贪恋权位。由中书监改任尚书令时,荀勖自觉地位下降,就曾口出怨言“夺我凤凰池”。在自身地位稳固的情况下,荀勖能做到先公后私。一旦权势受影响,就没有那么好了,多次参与抑制和排挤有威胁的人物,比如羊祜、张华。荀勖与贾充、冯紞等人一党,高度介入司马炎立嗣这一重大事件,以此与政敌任恺、庾纯等人对抗,力图保住自己的地位。而采用的办法,就不惜因私废公,有点不择手段了。

泰始七年(271年),鲜卑秃发树机能侵扰秦凉,任恺趁机向司马炎建议安排有威望、有智谋的重臣前往关中镇抚,把贾充一顿好夸,认为此任非贾充不可,意欲将贾充调离中央。贾充深以为忧,而荀勖也认为贾充外放,自己必然跟着失势,便帮贾充出主意,想方设法嫁女给太子司马衷,便可不必外放。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3

于是荀勖和冯紞抓住各种机会,向司马炎大肆夸赞贾充之女才色绝世,有后妃之德,最终促成此事,贾充得以留在朝廷。其实贾充之女贾南风又黑又丑,性格凶妒,众人都知道实在不是太子妃的合适人选,荀勖促成此事,当然让人不齿。中书令和峤就因此对荀勖极为鄙视,本来入朝时中书监、令共车入朝,和峤每次便抢先上车占住座位不让,迫使荀勖另外找车,而从此以后中书监、令分别乘车也成为了惯例。

太康三年(282年),司马炎病重而又痊愈,病重期间立嗣问题出现了新的情况。太子司马衷智商不高,本来就有很多人反对。而司马炎的同母弟齐王司马攸才能突出,在朝野的呼声很高。荀勖向来被司马攸看不起,担心一旦齐王攸继位,对自己不利,便指使冯紞向司马炎进言,让齐王攸归藩,以确保太子顺利继位。司马炎采纳这一建议,导致齐王攸郁愤而死。

从大局角度来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立齐王攸当然比司马衷合理得多。荀勖为了自己的地位,强力支持司马衷,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对于齐王攸之死,荀勖至少也是充当了帮凶的角色。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4

司马攸

荀勖促成了贾南风嫁太子和太子司马衷继位两件大事,构成了司马炎死后晋室主昏后虐的局面,该为此负责应当是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一结果,其实是司马炎本人固有的想法,并非被荀勖忽悠所致。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5

知子莫如父,司马衷智商低,大概所有人都知道,司马炎更加不可能不知道。而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是什么货色,司马炎心里多半也是明镜一样,性格可以隐藏,相貌如何却是难以遮掩。

就算司马炎真的不清楚司马衷的智商情况,这么多人在他耳边叨叨,三人都能成虎,难道就真的这么油盐不进?卫瓘乘着酒意,抚摸御床道“此座可惜”,司马炎却说卫瓘是醉后胡言。和峤直接明说司马衷“恐不了陛下家事”,司马炎来了个默然不应。后来司马炎认为司马衷有很大长进,派和峤和荀勖去考察,荀勖闭着眼睛夸赞司马衷,和峤则直言不讳说“圣质如初”,让司马炎很不高兴。从司马炎听到这些话的反应来看,起初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后来是置之不理,到最后已经是有点无法忍耐了。

司马炎明知司马衷智商低,却坚决要让司马衷继位,并不是不知道司马衷不堪大任,而是有难言之隐。

人都是自私的,司马炎肯定希望传位给自己的子孙。齐王攸再优秀,再受群臣支持,在司马炎看来,已经算是外人了。传位于齐王攸,算是皇位旁落,司马炎肯定不会甘心。何况当初齐王攸本来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有这重因素,心里肯定有抵触情绪,情感上也不会希望传位给齐王攸。而要在自己诸子中选择继承人,司马炎只能选择此时的最长司马衷(真正的长子已去世),这和司马炎本人即位的合法性有关。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能够继晋王位,再进而受禅代魏即皇帝位,其实是很惊险的。司马炎的同母弟司马攸以贤能为名,很受司马昭喜爱,曾经好几次想要立司马攸。而最终是司马炎胜出,最大的理论支持自然是取“立长”而舍“立贤”。而司马炎在选择继承人,也只能继续坚持立长不立贤的原则,即使司马衷智商很低也只能死撑,否则自己当初的即位就将引起质疑。所谓司马衷之子司马遹聪慧,将来当兴司马家天下,只是为此找个明面上的理由罢了。这其中玄机司马炎自然无法与人言说,只能指望群臣善解人意了。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6

荀勖善于揣摩,敏锐地觉察到了司马炎的真实意愿,在自己有可能失势的时候,放弃原则,阿顺上意,在司马炎不方便主动为之的情况下,出面充当了代言人,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权位。

贾充本有一女嫁与齐王攸,在司马炎看来,贾充无疑将会支持齐王攸。泰始七年司马炎准备将贾充外放秦凉,固然是其政敌的建议,多半也是正中下怀,趁机削弱贾充势力。因此荀勖促成贾充嫁女给太子司马衷正合司马炎之意,对于司马衷的地位,又拉拢了一位元老重臣的支持。

后来支持齐王攸的河南尹夏侯和游说贾充,说太子和齐王攸都是你的女婿,亲疏关系一样,立人当立德。贾充没有答复,相当于是表态不同意支持齐王攸。而司马炎的反应是把夏侯和贬为光禄勋,大概认为贾充已经被拉拢,又夺了贾充的兵权。不过后来也许是发现误会了贾充,不久又任其为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后来增加了一个县的封地,宠遇之甚让朝臣侧目。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7

司马攸书法《望近贴》

而在齐王攸归藩的事件上,荀勖也是顺着司马炎的意思来。从司马炎的角度来看,齐王攸又有能力有得人心,司马衷不要说是低智商,就是正常人,继位以后多半也保不住位置,权力斗争中恐怕性命也难保。荀勖摸透了司马炎既猜忌齐王攸,又不想落下兄弟不相容丑名的心理,主动出来当恶人,建议齐王攸归藩。齐王攸忧死后,即便司马炎哀伤恸哭,戏做得再好,还是传出了类似于讽刺汉文帝逼死淮南王的“尺布斗粟”歌谣,说明大家其实都明白这里头的道道。这种不厚道的事情,大家都不去做,只有你荀勖去做了,你不是奸臣,谁是奸臣?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8

《资治通鉴》说荀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宠”,《晋书》荀勖本人列传评价荀勖“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这样一个有才有能的人,只因对权位的贪念,留下了无法洗白的污点,最终留下奸佞的名声。正可谓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作者简介

手挥五弦:好读史,不求甚解,史海拾贝者一枚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的疾病与医疗发展史

历史课没告诉你的:孝文帝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江浙沪曾经的老大扬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李存勖的喜好(大奸臣荀勖卿本佳人)9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