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国“芯”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导购精选2024年07月02日 18:14:24

  为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由原清华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成立仪式现场表示,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旨在集中优势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2019-2020年版)》(下称《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51.19万人,较上年增加11%。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白皮书》预测,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为27.04万人,制造业为26.43万人,封装测试为20.98万人。这意味着,目前行业人才存在着超过20万人的缺口。

  与此同时,高校人才流入严重不足。据《白皮书》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范围内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仅有28所,更让人担忧的是,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毕业生更愿意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本科生直接就业的比例远低于硕/博毕业生,进一步导致了行业人才的匮乏。

  基于此,清华大学此次专门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可谓恰逢其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人才需求的供给失衡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以来,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年至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可以说,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

  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2”)。“交叉学科”成为了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学院将探索“1+N”联合机制,“1”是指集成电路学院,“N”是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实现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在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的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

  为更好地符合交叉型学科建设需求,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师资团队方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同时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布局长远 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缺芯”之痛

  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球6家汽车制造商因芯片短缺,减产汽车超过6.5万辆。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此减产超200万辆。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预测,按照目前情况乐观估计,芯片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持续到今年二季度;保守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都可能受到影响。

  但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当下的芯片供应不足只是短期的,今年内就有望得到缓解,但人才短缺才是制约产业更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紫光国微副总裁苏琳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促进了芯片需求的大幅增长,而资本的加入更进一步加剧了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整个市场都在抢人”,车载芯片尤为突出。

  在苏琳琳看来,中国企业要想布局车规级芯片领域,只能从其他芯片板块选人进行培训和转岗,或从海外直接招聘成熟的车规级芯片人才。

  发展集成电路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所言:“芯片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本与人才一体的产业生态。”汽车行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缺芯”之痛,人才培养必不可少。有理由相信,在清华大学这样国内顶级高校的带领与引导之下,必将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于此,为我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为汽车强国和制造强国梦想的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